井下作業協同平臺模擬井下作業全過程,實現可視化模擬流程管理,重點圍繞問題井信息反饋、技術方案設計、作業施工設計、作業完工驗收、材料及施工費用結算、效益評價和施工總結編制等環節開展工作,實現在同一平臺下對作業信息全過程的跟蹤管理,解決井下作業施工歷史資料的數字化處理,達到永久存儲,實現網上驗收、結算及效益評價的一體化管理,反映井下作業全過程,解決了目前井下作業運行管理體系的信息化問題。
某采油廠應用井下作業協同平臺實例
40多萬次的用戶使用,3萬份業務設計積累,1966年建廠至今全部施工總結數字信息化的沉淀,46萬次流程 流轉審批,三年全天候用戶的滿意使用,無數次的報表查詢。
其中地質設計3359份、工程設計8311份、作業設計2183份、問題井信息5480份、布置作業1290井次、作業進 度2689份。 (截止2009年5月10日的數據)
實施前井下作業狀況
1.無法及時掌握壓裂、酸化等作業計劃實施過程中費用的發生情況,不利于控制作業成本;
2.作業日報、過程監督、索賠鑒定等內容等都通過紙張形式,不能及時將現場監督內容反映在監督記錄中,對作業施工原因無法進行鑒定并規范鑒定結果,因此不能為分析作業成本增長原因提供依據;
3.無法實現施工成果、施工內容、桿管記錄等內容的網上審核,同時也不能將審核結果作為驗收結算的依據,很難控制資料傳遞的及時性和可靠性;
4.對于工藝設計和地質設計的審批周轉流程,涉及到多個部門人員的動態審核,流程非常復雜,特別是在施工單位效益評價結算和生產運行部作業組調撥方面手工狀態下很難準確跟蹤到整個流程的處理情況;
5.涉及到驗收結算的費用審批、全廠作業施工材料費用匯總表以及酸化作業施工費用結算匯總表和油、水井壓裂作業施工費用結算匯總表流程,因涉及的驗收結算相關的項目和施工單位及費用分類,并且也涉及到相關的金額,故對于費用方面的控制,手工狀態下沒有辦法管理,預算管理和控制更無從談起;
6.不能夠對油水井作業效果進行預測,并根據不同措施情況進行匯總、分析;
7.無法實現網上工作安排和信息反饋,增加了會議次數,信息傳遞不夠及時,不利于追溯檢查、監督和考核;
井下作業協同平臺包括20個子系統
1. 方案編制、審批、調撥設計管理
實現了兩個設計同時簽發,保證了后期驗收流程的順利進行。方案設計主要包括14種地質方案、13種工程方案、8種施工方案的網上簽發,與此同時能夠對作業效果進行預測。施工結束后,可對發生的材料費、施工費網上結算,并對作業效果進行評價。
2. 效益評價編制、匯總
對油水井作業效果進行預測,并根據不同措施情況進行匯總、分析。3. 問題井運行管理
實現了問題井相關信息的網上傳遞,包括問題井上報、核實、日報簽發,完工統計等內容。按照生產運行部簽發的油水井設計和施工進度,自動生成運行數據表,清楚反映每天問題井總數、影響產量情況、施工進度、投產時間及液、油、含水、注水等情況。
4. 驗收、預結算管理
包括常規作業施工費和材料費結算,壓裂、酸化費用結算等內容,并通過逐級審核傳遞到業務主管部門,使其能夠及時掌握作業計劃實施過程中費用發生情況,利于控制作業成本。
5. 施工進度
包括作業日報、過程監督、索賠鑒定等內容,將現場監督內容反映在監督記錄中,對作業施工原因進行鑒定并規范鑒定結果,為分析作業成本增長原因提供依據。
6. 施工總結編制、審核
實現了對施工成果、施工內容、桿管記錄等內容的網上審核,同時將審核結果作為驗收結算的依據,便于控制資料傳遞的及時性和可靠性。
7. 分類報表管理
根據方案設計、施工進度形成分類報表,包括設計與進度方面的各類報表查詢,完成驗收公報,任務調撥統計,作業費用預算、作業費用預警等內容。
8. 工作部署
及時部署工作,減少了會議次數,信息傳遞更為及時、準確,利于追溯檢查、監督和考核。
9. 共享信息
包括射(補)孔信息、問題井信息、方案設計信息、施工總結信息、投資及成本調整方案、年度作業預算、年度作業總結等信息共享。
10. 任務提醒管理
根據登陸用戶的用戶名獲得當前用戶的任務,用消息提醒的方式將各項任務在彈出窗口中顯示,實現對用戶催辦的功能。
11. 工具檔案管理
主要包括桿、管檔案,桿、管檢測,井下在用桿、管檔案等,為方案設計提供依據。
12. 高危井檔案庫
主要包括高危井區檔案維護、高危井區檔案查詢、高危井區檔案統計報表、高危井區檔案錄入。
13. 驗收公報
包括油井完工統計表、水井完工統計表、單位驗收統計表、驗收工作匯總表等。
14. 射孔、補孔方案管理
包括射孔通知單查詢、補孔通知單查詢、射孔工程方案、補孔工程方案等。
15. 規章制度、通知通告發布
全廠井下作業的法規及井控規定集中展示,廠重要信息發布平臺。通知通告可以設查看單位及用戶,生產運行部可以隨時掌握用戶查看情況。
16. 作業計劃
分為油水井措施性工作量及維護性工作量作業計劃,可按年度及月度,季度整理及統計。實現了作業計劃的全過程跟蹤, 詳細到方案設計每個步驟處理人員、時間和施工情況。
17. 作業日報
包括作業日報數據查詢,數據插入,數據修改及刪除等一整套日報管理過程。
18. 作業監督
包括水井作業全過程監督,油井作業全過程監督等功能。
19. 作業指標
分為井下作業結合返工率,偏磨率,檢泵周期,檢泵率,重配率,將作業指標清晰地反映出來。
20. 作業質量
包括返工井原因,質量問題申請鑒定,井下質量問題索賠,索賠費用清單等與作業質量有關的查詢、統計等功能。
技術實現與創新
1.與傳統軟件開發方法對比
傳統軟件開發方法:傳統軟件開發方法通過對用戶設置不同身份,如設計人、審核人等來實現審批流轉,大量設計混雜在一起,審核人需要在若干份任務中查找屬于自己的工作任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流程控制。同時,無法實現過程跟蹤。
應用工作流技術的開發方法:應用工作流技術的井下作業協同平臺實現了工作流程定制與程序代碼分離,用戶權限相對于某一流程分別設置,對于不同的流程可以設置不同權限;在流程定制過程時對每一個處理環節的處理人進行設置,因此,任務會根據流程的設置情況發送到指定的審核人的任務中,審核人就不必在大量的數據中查找屬于自己要處理的工作任務;當流程發生改變時,運行中的任務能夠按新定義的流程繼續流轉,也可由任務提交者或管理員退回或重啟動該任務;從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流程自動流轉。
2.流程設計
井下作業協同平臺包括工程方案、地質方案、作業方案、驗收結算、工作部署、質量索賠等13類80多個流程的定義和設計工作,并且在此基礎上可自行調整、修改或增加業務流程。
3.算法研究
管柱圖自動生成算法: 根據井下管柱的實際情況,編制井下工具圖件庫,通過數據庫技術及相應代碼進行動態增、刪管理,技術人員能夠自動繪制各種類型的管柱縮略圖,實現對井下管柱的可視化管理。
4.在存儲管理模式設計、數據庫模式設計、報表體系設計等都有獨特的創新點。
5.技術創新點:
(1).基于工作流技術,規范井下作業流程 (6).應用Ajax技術,簡化井下作業復雜表單設計 (2).基于Ajax技術,實現無刷新管柱圖設計 (7).應用XML技術,實現表單數據交換 (3).應用Graphics圖片繪制連通數據 (8).利用Excel模板技術,實現井下作業高級報表定制 (4).實現表單數據"UPS"功能,保障數據安全 (9).基于面向服務架構(SOA),提供WebService服務 (5).實現方案設計審核表單的電子簽名 (10).支持跨系統、跨應用集成
井下作業協同平臺的功能特色
1、 基于A2數據庫
(1)數據源可以依托A2數據庫或其它數據庫
(2)系統具有數據提取功能,方便用戶直接提取A2數據
(3)如油田井數據庫不是采用A2的,完全可以調取用戶自有其他系統的數據庫,如Oracle、SQL等數據源
2、成熟
(1)三年全天候用戶的滿意使用,3萬份業務設計積累,46萬次流程流轉審批,無數次的報表查詢
(2)核心工作流引擎在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百事亞太區總部,瑞士雅培、強生中國、富士施樂、英 邁中國、卡夫食品、通用磨坊、新加坡淡馬錫總部、廣東省聯通、中國聯合工程公司等
3、穩定
有的客戶一年數據量達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條記錄
有的客戶在該平臺上跑核心業務,如應急工程調度等
有的客戶在該平臺上每年跑10幾億(人民幣)市場和廣告費用的審批
有的客戶用戶數1.4萬人以上
都驗證了該平臺的穩定性
4、專業
(1)十年工作流技術的研究
(2)WfMC(國際工作流管理聯盟)國內第一家會員
5、易用
(1)只要會上網就會用
(2)操作相當簡捷,人性化,易用,上手快
6、開放
(1)全部采用通用技術和開放的標準,提供完備的接口,象適配器,BPFC、BPO.NET接口等
(2)核心工作流引擎跟SAP、Oracle、JDE、QAD、BPCS、用友的U8、金蝶的K3、易助易飛等 ERP系統,美國運通卡數據、一些HR軟件、TurboCRM、資源平臺BOSS、BizTalk平臺、 MOSS等等,都已經有著豐富接口的實際案例經驗
7、擴展性
(1)架構于工作流技術,可以搭建各種應用
(2)允許用戶自己開發的軟件與該平臺集成
8、安全性
(1)流程與業務分級式管理,例如廠礦隊可按自身權限進行管理,從而實現由上到下全方位立體化模式
(2)在系統登錄、傳輸、流程控制、表單權限控制、日志等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安全性
9、性能效率
(1)多個服務器,分布式處理,提高效率
(2)采用磁盤陣列,保證系統全天候無故障運行
10、可維護性
(1)B/S結構,客戶端零安裝,服務、升級比較方便
(2)如果業務流程變更,調整等非常方便
井下作業協同平臺的功能特色程"
模擬井下作業全過程:井下作業協同平臺模擬井下作業全過程,實現可視化模擬 流程管理,重點圍繞問題井信息反饋、技術方案設計、作業施工設計、作業完工驗收、材料及施工費用結算、效益評價和施工總結編制等環節開展工作,實現在同一平臺下對作業信息全過程的跟蹤管理,解決井下作業施工歷史資料的數字化處理,達到永久存儲,實現網上驗收、結算及效益評價的一體化管理,反映井下作業全過程,解決了目前井下作業運行管理體系的信息化問題。
實現數據信息一體化:通過實施井下作業協同平臺,建立了以施工單位效益評價匯總、作業進度、水井問題井、油井問題井、地質設計、工程設計、作業設計、布置作業,驗收結算,實現源數據信息流轉一體化管理。
減少了人工傳遞失誤:井下作業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大幅降低紙張化文件的需求,以及傳遞文件過程中所需的額外人力負擔,同時也不會因人工處理而造成信息延誤或文件遺失等情形發生??梢暬鞒坦芾砉ぞ吒鶕伦鳂I流程動態建模,所有的流程運作按照既定的規則傳遞到相關部門來執行或簽發。
規范了業務流程處理:通過實施井下作業協同平臺,規范了井下作業的各種業務流程,而且流程管理具有實時性,當流程發生改變時,運行中的任務能夠按新定義的流程繼續,也可由任務提交者或管理員退回或重啟動該任務。
提高了井下作業效率:通過實施井下作業協同平臺,方便靈活地反映和體現井下作業施工的過程及結果,實現了井下作業的協同工作,提高了井下作業工作效率,提升了信息化程度,增強了油田企業在新的運作模式下的競爭力。